English

中国当代史传文学的一部力作

1999-05-26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何镇邦 我有话说

马昭的《世纪之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写的是本世纪初的一个大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从武昌第一枪写到袁世凯登上洪宪皇帝的宝座以及在一片讨袁声中死去,遑遑一百二十余万言。作者运用春秋笔法,秉笔直书,记录从武昌首义到袁世凯称帝这五年之间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混乱也最有意义的一段历史,揭示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以昭示后人。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著作和文学作品虽然如汗牛充栋,不可胜数,但马昭的这部经过充分的历史准备、文学准备、哲学准备和文化准备而写下的史传文学巨著,乃是当代中国文坛的一部史传文学的力作。它不仅帮助我们去更充分地认识那段历史,进行有意义的历史反思,而且为如何提供一次很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因此,《世纪之门》的出版,是很能让人们振奋一下的。

初读《世纪之门》,有这么三个方面比较深刻的感受。

中国的史传文学有这么一个优良传统,那就是秉笔直书、拂去蒙在历史上面的灰尘或揭开罩在历史上面神秘的面纱,力求写出历史的真面目。无论是《春秋》,还是《史记》、《汉书》,凡是可以称之为信史的历史著作或者明清期间出现的《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历史小说或别的历史文学作品,其最可贵之处是写出历史的真实面目,追求一种原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的历史真实性。马昭的这部作品,其最可宝贵之处即在于它所具有的艺术新鲜感和历史真实性。辛亥革命发生至今不足百年,但由于蒙蒙岁月的烟尘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许多历史事件已经扑朔迷离,难辨其真面目,有的史料也难以搜集。马昭在动笔之前,下了很大的功夫搜集有关辛亥革命的史料,进行去伪存真的辨伪工作,然后又选取一个较好的角度切入,用编年体纪实的方法来描述从武昌第一枪到袁世凯称帝及死亡这五年间的历史。唯一如此,我们不仅看到辛亥革命发生到辛亥后五年间中国社会复杂的急剧变化的面貌,而且有了一种探求到历史真实面貌的新鲜感。诸如关于孙中山所领导的同盟会内部矛盾的描写,孙中山与黄兴、孙中山与章太炎、陶成章等人的矛盾;还有清廷内部矛盾的描写,袁世凯东山再起后政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描写,都是真实的,细微的,这些描写大大加强了作品的历史真实性和对历史开掘的深度,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认识价值。

内容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刻性是这部作品留给我的另一重要感受。马昭的这部作品不仅描述大的历史事件,而且有相当多细节的艺术描写,这就使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显得更加丰富。例如作品中写袁世凯被迫隐居在豫北彰德之洹上庄园的生活场景,写他一边躬耕渔钓,装成闲适状,一边又不忘政坛风云,时时图谋东山再起;写他一妻九妾的家居生活,九个姨太太一个个写来,个个有性格;再如写孙中山辛亥革命后由上海乘特为设置的的花车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经历,以及写到南京后住进总统府后第一天晚上的经历,包括章太炎来送的对联,都是很细微很丰富的。当然,作品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更重要的还是表现在对众多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上,例如写孙中山,去掉他身上的光环,把他作为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人来写,写出他性格的多侧面;再如写袁世凯,既写他作为一个奸雄,一个政治家的一面,也写出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而作品中诸如“士官三杰”蓝天蔚、吴禄贞、张绍曾的形象塑造,章太炎、宋教仁、陶成章等辛亥革命历史人物形象的刻画,也都是成功的,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

第三,我相当欣赏马昭在历史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油画性的笔墨。十多年前我们在他描写唐代诗人李白的历史小说《醉卧长安》中就欣赏到这种油画性的笔墨,但略嫌稚嫩。而到了这部《世纪之门》,这种描写历史大事件、大场面的油画式的笔墨则更老到更从容了。我们看到他在描写武昌首义的壮观场面,描写滦洲秋探大阅兵的场面,写荫昌率清军南下与革命军交战于江汉之间的战争场面,以至写蔡锷率滇军讨袁的护国战争的场面,都是用的油画笔墨去凸现那些历史场面,让人身临其境,受到更强的艺术感染。谈到这些用油画笔墨写出的历史事件和战争场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老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写的战争场面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